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身边的亲戚越来越少了,或许很多人很早就搬出了村里,也没有以前那个“大家庭”的氛围了。突然之间,有一个亲戚出现,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
那些被80后90后的忽略了的亲属称呼,现在是时候重新学习它们啦!面对一大批远房亲戚,你不确定应该如何称呼他们,这时你还需要你的父母教你吗?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客家地区各个城镇和村庄的习惯用语,看看我们客家人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称呼亲戚的。
长辈篇
父亲:爸爸(啊爸)
母亲:妈妈(啊妈)
岳父:丈人老(丈老)
岳母:丈媳娘
祖父:公公(啊公)
祖母:婆婆(啊婆)
外祖父:公公(姐公)
外祖母:婆婆(姐婆)
祖父的兄弟:伯叔公
祖父的嫂子、弟媳妇儿:“伯”、“叔”媳妇儿
祖父的大哥、大姑之夫:“姑”丈爷
祖父的大姐、大妹之夫:“姨”丈爷
祖母的大哥、大姑之夫:“舅”舅爷
曾孙子的曾曾孙子或曾孙女:
表兄/表弟/堂兄/堂弟:
平辈篇:
兄弟姊妹:
妻子的哥哥/弟弟: 妻舅里;妻子的姐姐/妹妹: 妻阿姊/妻阿妹;
丈夫的小孩: 甥仔;
其他小孩: 表甥仔。
另外,如果平时大家关系好,经常见面玩,那么通常不会用那么正式的称谓,而是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互称呼。
小辈篇:
儿子或女儿的小孩都叫做“赖仔”,而且客家人喜欢把儿子和女儿都叫做“阿细”。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岳父或者岳娘则会尊敬地叫他为“心舅”。
总结一下,虽然每个地方有自己特有的方式,但基本上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了解更多关于客家的传统节日,以及在自然环境中与亲戚交流时使用的一系列谦逊和礼貌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