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中藏宝库客家文化与历史的建筑融合中国十二大民居之美于自然景观

在四川的洛带镇宝胜村6组,沿着蜿蜒的小道,一座气势磅礴、古朴典雅的建筑静静地立于其中。这不凡之处,便是蕴含深厚客家文化与历史的刘家宅。该宅建于清代,依据北朝南布局,占地175平方米,由门厅、东西厢房和正屋构成。土木结构中,有着土坯墙和悬山顶,小青瓦覆盖其上。

门厅宽阔3.2米而进深4.6米;东西厢房面阔4.5米,进深3.2米;正屋则宽12.5米而进深4米,其中存放有刘家祖传神龛一张,并伴随着左侧的一块石质题记,这份文笔精美的文字记叙了刘氏祖辈入川的事迹,而落款为光绪21年。

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几乎都是姓刘,因此被誉为“豢龙世家”。至今,他们仍保留着从江西传到四川的舞龙技艺,即著名的“刘家龙”。此外,那篇题记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移民史以及民间龙舞提供了宝贵资料。

然而,与时间并肩行走的是风雨侵蚀,使得大院逐渐残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洛带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对 刘家宅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工程。在保护原有客家文化院落形态的同时,将破败院落转变成为宜居宜业之所。而在2019年的10月20日,这个改造后的梦想成真,当鞭炮齐鸣时,全村乡亲们聚集一堂,以热烈而亲切的情感迎接新时代。

经过修缮后,300余年历史的刘家宅重新焕发活力,被整合成了一个融合多种功能如宗祠、乡愁纪念馆等于一体的客家风情体验馆。此外,还收集了200余件客家的老物件,并新创设出多个主题展览,如讲堂、童趣记忆馆等十余个展区,让游人能更全面地了解及体验客家的文化魅力。

为了完善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对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发展,以及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将24处建筑列为市第十二批历史建筑之一,在城市建设与更新局积极推动下,洛带镇宝胜村中的这座珍贵资产——刘家宅成功登上这一荣誉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