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漫长的季节已经抵达。对于许多年轻学子来说,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时刻,因为它带来了无需担心任何学业压力的日子,可以与空调、西瓜和WIFI为伴。但也有不少人渴望在这个假期里体验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修行生活。在他们的心中,道观里的夏天一定会是一种既舒适又惬意的生活:早晚劳作,在酷热的时候享受茶香、弹奏琴曲讨论哲理,以及夜幕降临后在院子里一起赏星。似乎修行的人们与世间尘缘无关;似乎他们与众生隔绝,无染于尘世之污浊。
然而,对于那些真心想体验这种生活的人,我只能微微一笑,说:“少年,你还太过单纯了……”
自古以来,道观里的道人们都遵循着中国传统的一日三餐、一出一息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必须明白,“作”并非白昼吃喝玩乐,“息”也并非夜幕下的安然入睡。对于修行者来说,“作”是一种动态,要在处理各种事务中感应万象;“息”则是一种静态,是要完成内心与内景之间的调和。这不仅限于春夏秋冬,不论是动还是静,更不论是白昼还是黑夜,道人们始终是在修行。
按照道观里的时间表,道人们通常在卯时(早晨5点后)就开始静坐。这是一个阳气将要升腾之际,他们需要在一个短暂的时段内完成个人卫生、庭院清洁、礼拜诵经以及练功等活动。如果天气凉爽,这个过程结束后,他们可能会感到微微出汗,但整体上神清气爽。如果遇到炎热,便穿戴厚重法衣,一旦结束,那些大多数高龄者的身影都会被汗水覆盖。你看,将经文诵读这项工作有时候也是一场“肉体劳动”。
尽管如此,你千万不能因为疲惫或抱怨而放弃。你知道,我们上坛诵经,不仅为了祝愿国家繁荣昌盛,还为了祈求百姓平安。而别人流血拼搏,我们流一点汗算什么呢?更何况,这样的汗水有助于身体排湿,而偷懒诵经和练功,只能招致因果报应,也容易走偏了气路。修行就是把每件事做好,然后结果自然完美。
别贪图便宜,用脚踏实地走,就能稳固地前进。修行的事,就是不断改善,每天向前,就让世界永远值得希望。
经过这一天的人事之后,当信众各自回家休息时,道人们却继续留下参与祖师训导研究。此刻独处,是问心最好的机会。你是否每日奉 行三善,有没有改正错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断犯错,但修行教导我们,每次犯错都是学习改进的一步,只要持续向前,就足以让人间值得期待。
当你认为这些工作和社会上的职责没有区别时,我告诉你,其实它们并不相同。在真正意义上讲,所谓“教化”,其实就是“传承”。无论年岁如何变化,从小看老,从老看小,都像是从春季过渡到秋季,从夏长养冬,一切皆如自然界中的四季轮回一样。而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有起伏,有轮回,有求索,有成长。
这样的夏日,在这座古老而宁静的地方度过,你准备好了吗?
标签: 什么叫做无不为 、 普贤王如来为什么抱着女人 、 普通人怎么修道入门 、 普通人怎么自学道术 、 修行的最高境界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