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到来,意味着夏日的炎热已经到了顶点。对于许多年轻学子来说,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时刻,因为他们可以在没有学习压力的天气中,与空调、西瓜和WIFI为伴。但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这个暑假前往道观,体验一番古老而宁静的修行生活。在他们的心目中,那里的夏天一定是舒适又愉悦的,白天忙碌于早晚课业,而午后则享受茶香与琴声,或是在晚上一起观赏星空。似乎修行的人们与世间尘嚣无关,但事实如何?如果你真心以为如此,那么我只能微微一笑,说:“少年,你太过单纯了……”
自古以来,道观中的道人遵循着中国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必须明白,“作”并不仅仅指白昼吃喝玩乐,“息”也并非夜幕下的安逸沉睡。对于修行者来说,白昼“作”的动力,是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感应万物;夜晚“息”的静默,是要完成内心与内景之间调和之旅。
按照道观里的时间表,一旦卯时(早晨5点后)开始清扫和诵经练功,这段时间既充满挑战,也富有成效。如果遇到闷热,就更显辛苦。而诵经本身,也是一项体力活,不可忽视。
尽管如此,不可生起疲惫或抱怨的心念,因为这会使修行立即失去其意义。我们的诵经,是为了祝愿国家长治久安、祈求众生平安;别人的血汗我们敢于前进,我们流汗又算得了什么呢?
夏季多一点汗水,对身体排湿有益,但不可偷懒。此外,每件事情都需做好,以自然达到目的。不要贪图便利,更要脚踏实地,此路才能稳固。
早饭后,道观正式开门,我们开始忙碌。一整天根据各自职位不同以及技能不同,每个人都被分配不同的工作,如诵经、值殿、接待客人等等。这可能让你疑惑:这些工作何其相似社会上的工作?
确实如此,因为除了自己个人的清修之外,道观也是一个单位、一处集体生活的地方,更是汇聚十方善信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问:这些工作和修行有什么关系?
你的想法虽对,却不完全正确。在真正修行者的眼中,其实所谓修行,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论能否从柴米油盐中悟出真理,这取决于个人的悟性。你是否能收回向外求的心,便决定了你是否能认识到修行与生活之间深厚的情谊。
记住,只有将神仙教化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以应对烦恼解决烦恼,你才能够得到真正平静与安然。
《青云篇》说:“青天莫起浮云障。”其实,我们性本清净,只是在面对如浮云一般世事时,被面前的乌云遮住了双眼,看不到阳光。修行教导我们的,是始终懂得引清风拂面,以吹散乌云,让明月光照见。
如同青天不会因为浮云改变颜色一样,无论何种困境,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本质。这就是所有正在追寻真理的人们终身探索的问题,因此,在结束了一整天的人事之后,当夜幕降临,我独坐书房里参阅祖师训诫。当夜深人静,最好的时候是我问心的时候。我问自己,我今天是否做到了三善?我今天是否改正过错误?很多时候,我们不断犯错,但通过不断改善,每一步向前都是值得敬畏的事态发展。
经过这一切,你或许会觉得这只是普通的一般,而那普通却不简单。你或许认为数十年的重复无异于枯燥。但实际上,它才是最深层次理解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而且,即使闲暇之余听闻往昔故事,或听小童述未来目标,也就在此刻继续传承着教化精神,从春迈入秋,从冬长入夏,为四季运转提供力量,使轮回永恒持續,不断寻找生命新意、新希望、新觉醒之旅。这样的夏日,你准备好了吗?
标签: 关于玄学的高级语录 、 关于修行的励志句子 、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 生活中怎么做到天人合一 、 道德经对顺势而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