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为主旨,深入阐述了新时代道教价值观、人生哲学以及修行理念。"中和"思想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不论历史何时,都被先贤们不断解读和实践。
所谓“中”,它代表着平衡与中心,是相对于四极八方的概念。在这中心点上,无论向哪个方向看,其实都离不开这个原点,就像数学中的射线,从一个点延伸出去,但随着长度的增加,它离原点也越来越远。正如我们从初心出发,在知识和见识增长时,我们是否还能回忆起那最初的心境?当我们的修炼变得复杂而沉重,是否还能记得起初的愿景?
笔者相信,有许多人会回答否定,因为他们已经迷失在追求名利之路上,这本应用来享受生活却被浪费在喧嚣之中。那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早已由古圣先贤给出:“物极必反”、“复归于朴”,提醒我们要往回走。
尽管祖师传下千条法门,但人们往往因各种诱惑而忘记前进。然而,只需一念升起,便可重新开始,即使经历千万次岔路,也只是回到眼前的功夫。
人生追求前进,而修行则是一场返璞归真的功夫。“凡心死,道心生”并非抛弃尘世,只是区分凡心与道心。在红尘世界度过的一切,也是莫大的功德。如果能够做到合乎天地大道,那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法。
重要的是明白要奔向何方,而不是现在的位置。当我成为万物之一时,我便成了极;当我放下自我高尚姿态,便见到了众生的真谛。因此,“中”的意义便显现出来——不偏离,即万物相合,没有不同和区别。这也是从众生的本性讨论的,因此即使有千般差异,也只不过是身上的表现罢了。如果能通过外界悟到本来的真谟,那才符合修行之意。不舍其体,同时包含万象,是最终理解“中和”二字所指示的人生根本奥妙。
虽然有多种解释关于修炼,如清静、虚无、抱一等,但若细究,则皆指同一事实——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如果能够融会贯通于各家之言,将其融入到宇宙唯一的大 道里,大概就能找到整个宗派修炼根本奥秘了。